你好,书友,同频共富。
第一声明,我还没亲自赚过大钱。具体来讲,是还没完整历程过,作为第一决策人带团队变现一个亿(及以上)的过程。
但我近距离见过大钱,也算有的见识。
以团队核心或初创职员身份,参与过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项目。譬如客单价6|7位数的商品,数百亿投资额的产业项目等。
所以,了解钱如何花更有价值,如何赚得更长久。与,每一个阶段,大概该干什么事。
今年也拜访了一些亿级项目的操盘手,携带问题,当面请教。再结合我们的个人品牌实战经验,推荐一些认知。
第一,明确一个大首要条件:
今年,咱们国家把一同富裕定为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基调之后,暴利割韭菜的项目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将来要用心做事,踏实赚钱,更加成为共识。
再明确从0到亿的两大方向:上市梦型、小而美型。以现在的认知来看,我坚定选择后者,不做筹资上市的美梦。
小而美路径如下:
先依托个人品牌撬动第一桶金,在保证现金流安全、收益可观的首要条件下,滚雪球放大,升级为一家年营收过亿的小而美的公司。
小而美的企业,把规模做小,把顾客做大,把风险做低,把收益做高,也就是从超级个体到超级平台的逻辑。
小而美不是白日梦,我有好几位朋友已经在不同行业拿到了这个结果。当然,对创业人士而言,想做大做强,筹资上市,还是主流方向。
主流并不是绝对正确。下面,是个人90后的浅见,个人品牌从0到亿的3个阶段:
从0到50万:使劲拼
从50万到300万:微革新
从300万到1个亿:做矩阵
商业模式从0到50万,使劲拼
这个阶段,别想太多。虽然势必会遇见不少新挑战,但只须不犯方向性的大错误,行动起来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,使劲拼就好啦。
①你是我们的经营者和投资人
当你想塑造个人品牌,基本可以判断你开始有了经营者和投资人意识,开始经营自己这个最值得投资的终身品牌。
投资有风险,经营非常的麻烦。
当你开始塑造个人品牌,就要全权承担这类风险和麻烦。也千万不要有我有个人品牌,我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错觉,不然会有非常大的心理落差。
塑造个人品牌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,绝不是听个9.9的课,就能年入百万。
不管如何,恭喜你,已经开始塑造个人品牌,开启生活进阶之旅。
②这个阶段,要拜对明师、学对常识
谨记:你的年收入,是你最亲近的5个人的平均数。所以,想年入50万,至少要拜一位年入数百万的老师,挤进几个年入百万的圈子。
想年入50万,就少听月薪三五千的人的建议。
与,要明确我们的价值,即那位老师为何想收你为徒,那些圈子为何想接纳你。
这个阶段,多读些好书,报些好课,对于打造我们的认知框架和思维模型,至关要紧。
我认识的,能持续赚钱的老板,没一个不是坚持学习的。没一个不是......
关于这个看法,我写过一篇《常识付费,怎么样10倍赚回学费》的文章,讲得较为详细,此处不再赘述。
③个人品牌定位,一学就会,一用就废
关于定位的重要程度,可以如此说:定位决定了你是在金矿下捡金子,还是在厕所刷马桶。
通常而言,定位最好是三个要点的交集:可以赚钱、你善于、你喜欢。其中,可以赚钱非常重要,你喜欢要排到最后(家有矿,除外)。
假如实在没法达成三者交集,那就先做可以赚钱的,赚到第一桶金。再用积累的本金,作为杠杆,去拿到自己想要的更多结果。
宁可曲线救国,也不要一直撞南墙。
太多人的血泪经验:在没足够实力之前,情怀总是是自欺欺人,不应成为创业决策的要紧影响原因。
对了,要特别提醒,千万不要由于其他人感人泪下的逆袭故事和给你画的大饼,就脑子一热,一头扎进红海市场。
刷刷朋友圈,看着其他人的那些故事和大饼,确实可以叫人一整年都精神亢奋。但年底一算,负债翻番,为时已晚。
尊重知识,踏实努力,更稳妥一些。
那样,怎么样避免(解决)定位没钱赚定位不敢换这类问题呢?
大家发起了一个双IP计划:
垂直深耕主业范围,塑造主IP,保障基本存活;
横向布局管道收入,塑造副IP,达成财务自由。
理论上,这个计划,可以帮一个普通人塑造一个年赚50W的微信小号,甚至可以不影响主业。当然,只不过理论上。具体能拿到什么结果,要看每一个人的行动力。
将来会找时间,专门讲讲这个双IP。
④不要瞎革新,选对榜样,对标照抄就好
白手起家创业,从0到50万的这个阶段,尽可能不要瞎革新,不要试图证明我们的创意有多牛。
你的问题,大概率已经有人遇见过,并有人真的已经解决了。找到他们,挖空心思学习,可以帮自己少走不少弯路,少花不少冤枉钱。
财富,是认知的变现。在没赚到前两三桶金之前,没法验证自己认知的财富价值。由着性子瞎革新,风险非常大。
好,那样,如何抄?
找到自己所在范围的10位变现榜样,拆解他们的导流、成交、出货、分裂转变体系。优中选优,每一个版块,都选择合适我们的,照抄就好。
抄对了,至少能得70|80分;由着我们的性子发挥,做错了,大概不及格。
甚至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。要小心。
⑤流量治百病,要用心经营
物以稀为贵。稀缺的东西,总是就金贵。譬如目前是供过于求、流量为王的年代,那流量就金贵。
创业心不爽,就去搞流量;
营业额不增长,就去搞流量;
生活得意时,还要搞流量。
当业务体系稳定时,有流量,就有现金流,能保障活下去;也能产生收益,活得滋润。
假如业务体系需优化,那就去做流量的买卖,可以自用,也可以卖给其他人,合作共赢。
在这个阶段,依据年入50万这个目的去倒推,天天需要完成多少新增流量、激活及筛选留量。
原理论上,每新添加1位微信好友,1年可以为大家多创造50元的价值。天天主动添加+被动导流28人,1年就能有1W微信好友,就能达成年入50万的目的。
当然,这只不过在理论层面成立,具体能拿到哪种结果,要看每一个人的实行力。
对了,尽快积累、筛选我们的1000铁杆粉,终身受益。
市面上遍地都是的成交课,讲来讲去基本都是那些方案,想提高30%的成交率,甚至都要伤筋动骨。
但假如把流量放大30倍,成交率不变,那收入就增加了30倍,这才是无限空间。
30%和3000%,看看这个差距,有这个时间去提升成交率,还是去做流量吧。大家正在开发流量课,也会把价格打到免费,敬请期待。
⑥被动成交,效率真高
我时常强调一个看法:顾客不是上帝,甲方不是父亲。
相反,由于大家在自己范围,大概率是比顾客更专业的那群人,所以要筛选顾客,把不合格甚至不出色的顾客淘汰掉。
连补考机会都不给他们。
譬如在我的私有,10万以下的客单价,基本无需线下见面,而且大都是顾客主动来找我付费。
我无需一对一私信成交,由于已经把微信朋友圈、视频号、公众号、社群等这一整套的被动成交系统塑造好,就等着收钱就好了。
等着其他人来交钱,还能挑选顾客,这套被动成交系统,将来有机会也推荐下。
⑦超预期出货,该省就要省
既要努力超预期出货,又要省钱,这好像是个悖论,但还是要努力做到,由于这是后期可以把规模放大的首要条件。
怎么样做呢?在0|50万这个阶段,除去学习的钱不可以省,其它地方可以抠一点,办法也有不少:
梳理并优化sop步骤,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,努力让单位时间价值最大化;
收钱招人(对,收其他人钱,招人帮自己工作,首要条件是为其他人提供数倍的价值)、分工协作;
前期要善用工具,充分调查、交流,让顾客携带问题来,携带解决方法走。
......
前期努力探索怎么样减少本钱,等到后期做大,才不会陷入规模越大,赚得越少的魔咒。
⑧小心分裂转变,口碑优先
在没产生基于用户口碑的自动分裂转变之前,不要发动基于利益的官方分裂转变活动,不然会承载不住新流量,致使项目崩掉。
这种惨案,近两年,我已亲眼见证多起。
怎么样做出口碑?
将心比心,超预期出货。
无它。
⑨没完美的商业模式,只有在实战中不断优化的商业模式
说实话,0|50万这个阶段,甚至都无需着重考虑商业模式的事。
就把赚哪个的钱、卖什么、如何卖想了解,极致落地就好。想太多,反倒累赘多。轻装上路,更好一些。
办公室里的电脑,码不出完美的商业模式。在实战路上打怪,自然会收成到各种锦囊,助你优化出更好用的商业模式。
不要纠结,也没那样多卡点,大胆行动吧!
⑩使劲拼一年,赚第一桶金
还记得第①条吗,你已经是自己这个最伟大的品牌的经营者和投资人了。
不忘初心,方得一直。既然选择了远方,管它风风雨雨,一直尽心竭力。
首要条件是:端正心态,选对老师,学对了常识,定位、导流、成交、出货、分裂转变体系也没方向性的问题。
那样,埋头苦干一整年,年入50万真不难。有疑惑可以在留言区提出,我挑选一部分进行解答。
努力了,最差的结果是大器晚成。
不努力,只能看着其他人在舞台中央闪闪亮,自己却遗憾感慨道,假如当初......
从50W到300W,微革新
有幸达成了年入50万的小小小目的后,下一步就努力迈入年入百万行列,进入万里挑四的小圈子。
同时,据我小范围察看,个人品牌(5人以下小团队)变现的天花板,大概是300万。
我认为,从50万到300万,无需进行伤筋动骨的大调整,仅需在商业模式的每个板块进行微革新即可。
革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先生也曾说过,只有革新,才能获得收益。从50W到300W,大家想获得更多收益,就要进行一系列的革新。
以我为例,为了达成上述目的,我做了下面这类事。
①定位升级:个人品牌方面,从为少数人讲商业好书,到陪更多人践行能达成财务自由的各类好书;企业则围绕一同富裕,有更长久的布局。
共读好书,一同富裕。
②盈利模式升级:不再靠常识付费商品赚钱,而用来交个朋友、把钱分给合作伙伴/会员们,与筛选志同道合的伙伴,一块参与后端项目。
以书会友,财务自由。
③现金流结构升级:很多布局管道收入,基本舍弃一份时间只能挣一份钱的提桶收入,拥有上百份一份时间换无数份钱的管道收入。
普及管道收入,帮助一同富裕。
④业务系统升级:回归实业,以农业项目的品牌策划、操盘、投资、补贴合作等为主。虚的常识付费和实的农业产业,虚实结合,威力无穷。
民以食为天。病从口入,吃出健康。可以说,大健康的根源在大农业。
农业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工程,俞敏洪老师已入局,也值得你关注。
⑤重点资源能力升级:基于项目和企业进步的整体目的,开始有序对接更多优质资源。此处不便明说。
降维打击,心情舒适。
⑥企业价值升级:紧紧跟随国家大势,创办一同富余商业服务公司,整理优质商业资源,为一同富裕做一点小事。
譬如一块发起管道收入星球这个社群。
不割韭菜不炫富,以帮助学员10倍赚回学费为最低目的。普及管道收入,帮助一同富裕。
以上⑥部分升级,是基于商业模式各版块的微革新,框架来自我觉得比较适合中国企业的魏朱商业模式。这套商业模式框架,是清北两位教授的力作。
尊重商业规律和知识,简单优化,微革新,营业额翻6倍,可能无需那样长期。
从300万到1个亿:做矩阵
个人品牌,突破年入300万这个天花板后,通常而言有两条路:
要么想老婆孩子热炕头,年入几百万就非常舒服;
要么就要考虑,怎么样继续做大规模,譬如达成1个亿的小目的?
假如选择后一条路,那样,做矩阵是个好思路。当然,放大30倍,可绝不这么简单。
从法务、财务角度全盘掌控,在保证风险相对可控的首要条件下,塑造企业智能化运营系统,把年入300万的经验,复制、黏贴30份。
当然,对于不同业态,这个复制30份的步伐,一定是有明显差异的。譬如开1家线下门店年入300万后,飞速复制30家,大概就崩盘了。
但,一个常识付费项目年入300万后,把流量扩大30倍,多塑造几个有关但不相同种类的IP,都大概飞速年入破亿。
这个阶段,就不再是0|50W阶段的埋头苦干状况了,而是要把自己时间尽量空出来,用来做优质决策;
也不再是50W|300W阶段的微革新,要大胆一些了。不过,那个阶段对商业模式的梳理,是非常有必要的参考。
我服务过一些世界500强、上市公司等。通常而言,年营收能过亿的企业,需要一套严谨的系统,在这不展开详细解说了。
今天只从健全商品、品牌、公司矩阵三方面,简单聊一下,从300W到1个亿,我的一点怎么看。
①健全商品矩阵:把自己能卖的,全试着卖一遍。或者涨价,做更高回报的商品,服务更高水平的顾客,都是非常不错的办法。
多卖,或者卖更高价,都是可取的。
②健全品牌矩阵:塑造多个个人品牌(IP),或者商品品牌。用心服务好使户,把一波流量,多变现几十遍。
这个阶段,也大概需要弱化我们的IP,赋能别人,把更多人推出来。也要看自己最新的盈利模式,是想赚B端还是C端的钱。
③健全公司矩阵:这种就是金融、投资、股权的玩法了,三言两语也说不了解。但其实,在第二个阶段末期,就应该提前学习这类常识了。
不过,这个阶段或许会再做上市美梦,既要做到不忘初心,也要灵活调整。大家都没法给出肯定准确的建议。
商业的魔力在于,有无限的想象空间,而又有规律可循。身边那些从0到亿的朋友,大概都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。
总体来讲,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是:踩对年代红利,跟随国家大势,要比个人努力更要紧,要紧无数倍。
以上,是我关于从0到亿的个人品牌的最新考虑,未必对,但应该有用。
最后,期待和同频之人,共读好书,一同富裕。
